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電子畫冊
新聞中心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快訊行業快訊
剛剛,住建部聯合18個部委發布一份影響建築業10年發展的重要文件
發布人員: 新聞來源: 發布日期:2017-07-12

剛剛,住建部聯合18個部委發布一份影響建築業10年發展的重要文件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号)要求,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方案》共分為深化建築業簡政放權改革、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優化建築市場環境、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推進建築産業現代化、加快建築業企業“走出去”等六個部分二十條,涉及施工企業多項關注的内容,度川管理研究部整理如下,供參考!

 

一、資質改革

 

1、進一步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别和等級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

 

2、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對信用良好、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足額擔保的企業,在其資質類别内放寬承攬業務範圍限制,同時,加快完善信用體系、工程擔保及個人執業資格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3、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明晰注冊執業人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大執業責任追究力度。有序發展個人執業事務所,推動建立個人執業保險制度。

 

4、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行“一站式”網上審批,進一步提高建築領域行政審批效率。

 

二、招投标改革

 

1、加快修訂《工程建設項目招标範圍和規模标準規定》,縮小并嚴格界定必須進行招标的工程建設項目範圍,放寬有關規模标準,防止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招标“一刀切”。

 

2、在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中,探索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

 

3、将依法必須招标的工程建設項目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和誠信的原則,規範招标投标行為。

 

4、進一步簡化招标投标程序,盡快實現招标投标交易全過程電子化,推行網上異地評标。

 

5、對依法通過競争性談判或單一來源方式确定供應商的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項目,符合相應條件的應當頒發施工許可證。

 

三、規範工程價款結算

 

1、審計機關應依法加強對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工程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建設單位不得将未完成審計作為延期工程結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

 

2、未完成竣工結算的項目,有關部門不予辦理産權登記。

 

3、對長期拖欠工程款的單位不得批準新項目開工。嚴格執行工程預付款制度,及時按合同約定足額向承包單位支付預付款。

 

4、通過工程款支付擔保等經濟、法律等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履約行為,預防拖欠工程款。

 

 

住建部文件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建市[2017]137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号)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住房城鄉建設部将會同有關部門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和監督指導,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件: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務院審改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财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人民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稅務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用航空局

2017年6月13日

 

附件: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号)有關要求,明确工作職責,統籌推進建築業改革發展工作,制定如下分工方案:

 

一、深化建築業簡政放權改革

 

(一)優化資質資格管理。進一步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别和等級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對信用良好、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足額擔保的企業,在其資質類别内放寬承攬業務範圍限制,同時,加快完善信用體系、工程擔保及個人執業資格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明晰注冊執業人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大執業責任追究力度。有序發展個人執業事務所,推動建立個人執業保險制度。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行“一站式”網上審批,進一步提高建築領域行政審批效率。(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務院審改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保監會、鐵路局、民航局。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或單位,其他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二)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加快修訂《工程建設項目招标範圍和規模标準規定》,縮小并嚴格界定必須進行招标的工程建設項目範圍,放寬有關規模标準,防止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招标“一刀切”。在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中,探索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将依法必須招标的工程建設項目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和誠信的原則,規範招标投标行為。進一步簡化招标投标程序,盡快實現招标投标交易全過程電子化,推行網上異地評标。對依法通過競争性談判或單一來源方式确定供應商的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項目,符合相應條件的應當頒發施工許可證。(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法制辦、鐵路局、民航局)

 

二、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

 

(三)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築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政府投資工程應完善建設管理模式,帶頭推行工程總承包。加快完善工程總承包相關的招标投标、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制度規定。按照總承包負總責的原則,落實工程總承包單位在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責任。除以暫估價形式包含在工程總承包範圍内且依法必須進行招标的項目外,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直接發包總承包合同中涵蓋的其他專業業務。(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鐵路局、民航局)

 

(四)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鼓勵投資咨詢、勘察、設計、監理、招标代理、造價等企業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制定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标準和合同範本。政府投資工程應帶頭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鼓勵非政府投資工程委托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在民用建築項目中,充分發揮建築師的主導作用,鼓勵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工商總局、鐵路局、民航局)

 

三、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

 

(五)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全面落實各方主體工程質量責任,特别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在建築物明顯部位設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質量責任主體和主要責任人。對違反有關規定、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依法給予責任單位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資質證書等行政處罰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予以公示,給予注冊執業人員暫停執業、吊銷資格證書、一定時間直至終身不得進入行業等處罰。對發生工程質量事故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追究經濟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要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法律責任。參與房地産開發的建築業企業應依法合規經營,提高住宅品質。(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工商總局、鐵路局、民航局)

 

(六)加強安全生産管理。全面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加強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特别要強化對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機械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管理,以及不良地質地區重大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或論證。推進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産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建築施工安全監管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安全生産管理。建立健全全覆蓋、多層次、經常性的安全生産培訓制度,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以及各方主體的本質安全水平。(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安全監管總局、鐵路局、民航局)

 

(七)全面提高監管水平。完善工程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健全企業負責、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管,明确監管範圍,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抽查抽測力度,重點加強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部位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加強工程質量監督隊伍建設,監督機構履行職能所需經費由同級财政預算全額保障。政府可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檢查。推進工程質量安全标準化管理,督促各方主體健全質量安全管控機制。強化對工程監理的監管,選擇部分地區開展監理單位向政府報告質量監理情況的試點。加強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管理,嚴厲打擊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推動發展工程質量保險。(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安全監管總局、保監會、鐵路局、民航局)

 

四、優化建築市場環境

 

(八)建立統一開放市場。打破區域市場準入壁壘,取消各地區、各行業在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規定外對建築業企業設置的不合理準入條件;嚴禁擅自設立或變相設立審批、備案事項,為建築業企業提供公平市場環境。完善全國建築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實現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數據共享交換。建立建築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全面公開企業和個人優良信用記錄和不良信用記錄,接受社會監督。(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法制辦、鐵路局、民航局)

 

(九)加強承包履約管理。引導承包企業以銀行保函或擔保公司保函的形式,向建設單位提供履約擔保。對采用常規通用技術标準的政府投資工程,在原則實行最低價中标的同時,有效發揮履約擔保的作用,防止惡意低價中标,确保工程投資不超預算。嚴厲查處轉包和違法分包等行為。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和工程造價信息發布機制,形成統一的工程造價計價規則,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銀監會、保監會、鐵路局、民航局)

 

(十)規範工程價款結算。審計機關應依法加強對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工程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建設單位不得将未完成審計作為延期工程結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未完成竣工結算的項目,有關部門不予辦理産權登記。對長期拖欠工程款的單位不得批準新項目開工。嚴格執行工程預付款制度,及時按合同約定足額向承包單位支付預付款。通過工程款支付擔保等經濟、法律等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履約行為,預防拖欠工程款。(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鐵路局、民航局)

 

五、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十一)加快培養建築人才。積極培育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築師隊伍。加快培養熟悉國際規則的建築業高級管理人才。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養建築業專業人才。加強工程現場管理人員和建築工人的教育培訓。(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鐵路局、民航局)

 

健全建築業職業技能标準體系,全面實施建築業技術工人職業技能鑒定制度。發展一批建築工人技能鑒定機構,開展建築工人技能評價工作。通過制定施工現場技能工人基本配備标準、發布各個技能等級和工種的人工成本信息等手段,引導企業将工資分配向關鍵技術技能崗位傾斜。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建築工人,到2020年,建築業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築工人達到300萬人,2025年達到1000萬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鐵路局、民航局)

 

(十二)改革建築用工制度。推動建築業勞務企業轉型,大力發展木工、電工、砌築、鋼筋制作等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以專業企業為建築工人的主要載體,逐步實現建築工人公司化、專業化管理。鼓勵現有專業企業進一步做專做精,增強競争力,推動形成一批以作業為主的建築業專業企業。促進建築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着力穩定和擴大建築業農民工就業創業。建立全國建築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台,開展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記錄建築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訓情況、職業技能、從業記錄等信息,逐步實現全覆蓋。(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工商總局、鐵路局、民航局)

 

(十三)保護工人合法權益。全面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加大監察力度,督促施工單位與招用的建築工人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到2020年基本實現勞動合同全覆蓋。健全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按照誰用工誰負責和總承包負總責的原則,落實企業工資支付責任,依法按月足額發放工人工資。對存在拖欠工資的企業列入“黑名單”,采取限制市場準入等懲戒措施,情節嚴重的降低資質等級。建立健全與建築業相适應的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方式,大力推進建築施工單位參加工傷保險。施工單位應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改善建築工人的工作環境,提升職業健康水平,促進建築工人穩定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鐵路局、民航局)

 

六、推進建築産業現代化

 

(十四)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築。堅持标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産、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築,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築,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在新建建築和既有建築改造中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完善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機制,實現建築舒适安全、節能高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

 

(十五)提升建築設計水平。建築設計應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點和時代風貌,突出建築使用功能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保等要求,提供功能适用、經濟合理、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環境協調的建築設計産品。健全适應建築設計特點的招投标制度,推行設計團隊招标、設計方案招标等方式。促進國内外建築設計企業公平競争,培育有國際競争力的建築設計隊伍。倡導開展建築評論,促進建築設計理念的融合和升華。(住房城鄉建設部)

 

(十六)加強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先進建造設備、智能設備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提升各類施工機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限制和淘汰落後、危險工藝工法,保障生産施工安全。積極支持建築業科研工作,大幅提高技術創新對産業發展的貢獻率。加快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為項目方案優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促進建築業提質增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鐵路局、民航局)

 

(十七)完善工程建設标準。整合精簡強制性标準,适度提高對安全、質量、性能、健康、節能等強制性指标要求,逐步提高标準水平。積極培育團體标準,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行業協會、産業聯盟等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标準,建立強制性标準與團體标準相結合的标準供給體制,增強标準有效供給。及時開展标準複審,加快标準修訂,提高标準的時效性。加強科技研發與标準制定的信息溝通,建立全國工程建設标準專家委員會,為工程建設标準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提高标準的質量和水平。(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鐵路局、民航局)

 

七、加快建築業企業“走出去”

 

(十八)加強中外标準銜接。積極開展中外标準對比研究,适應國際通行的标準内容結構、要素指标和相關術語,縮小中國标準與國外先進标準的技術差距。加大中國标準外文版翻譯和宣傳推廣力度,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引領,優先在對外投資、技術輸出和援建工程項目中推廣應用。積極參加國際标準認證、交流等活動,開展工程技術标準的雙邊合作。到2025年,工程建設國家标準全部有外文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鐵路局、民航局)

 

(十九)提高對外承包能力。統籌協調建築業“走出去”,充分發揮我國建築業企業在高鐵、公路、電力、港口、機場、油氣長輸管道、高層建築等工程建設方面的比較優勢,有目标、有重點、有組織地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築業企業要加大對國際标準研究力度,積極适應國際标準,加強對外承包工程質量、履約等方面管理,在援外住房等民生項目中發揮積極作用。鼓勵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沿海沿邊地區企業合作出海,積極有序開拓國際市場,避免惡性競争。引導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向項目融資、設計咨詢、後續運營維護管理等高附加值的領域有序拓展。推動企業提高屬地化經營水平,實現與所在國家和地區互利共赢。(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鐵路局、民航局)

 

(二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建築業“走出去”主管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與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雙邊工程建設合作備忘錄,同時争取在雙邊自貿協定中納入相關内容,推進建設領域執業資格國際互認。綜合發揮各類金融工具的作用,重點支持對外經濟合作中建築領域的重大戰略項目。借鑒國際通行的項目融資模式,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建築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鐵路局、民航局)

 

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深化建築業改革工作,健全工作機制,明确任務分工,及時研究解決建築業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完善相關政策。同一項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的,牽頭部門要加強協調,強化部門間協作,推動工作落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要發揮主動性,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銜接,制定本地區實施細則。